干部工作 人才工作
干部教育 干部监督
自身建设 财务公开
党建动态
农村党建
街道社区 机关党建
企业党建 非公党建
党员管理
远程教育
典型事迹 政策法规
党史资料 党务问答
热点聚焦
警示教育
纪律提醒
廉政课堂
网上党校
社区大讲堂
农村大课堂
微型党课
黑龙江省关于开展2024年选调应届优秀高校
黑龙江省2024年度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
【主题教育系列党课】播出预告:打造人才
【主题教育系列党课】播出预告:逐梦深蓝
【主题教育系列党课】播出预告:哈尔滨,
 
哈尔滨先锋网信息页 >>返回首页
【冰城公务员 生物经济课堂】第七期:生物经济发展新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时间:2022-11-15 18:04来源:哈尔滨党员之家 点击:

一、生物经济在各行业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

(一)传统的疾病预防、检测、治疗模式正在被改变

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近20年以来,以基因检测、细胞治疗、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为代表的大量新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疾病预防、检测、治疗模式,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新的医疗手段。如,基因测序技术正以比“摩尔定律”更快的速度发展,第一个人类基因测序由一个科研团队花费近30亿美元、耗时13年于2003年完成,而2017年个人全基因测序费用已压缩至1000美金以下,时间更是大大缩短。细胞治疗技术为治愈肿瘤、血液病、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尽管目前新的诊疗手段普遍面临技术难度大、样本小、不确定性强、治疗成本高等问题,但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也在持续加快,数千亿美元的新兴产业正在形成。据美国国家细胞制造协会(NCMC)预测,再生医学制造业未来10年年均增速将保持在40%以上。

(二)促进注重自然过程和生物循环的生物农业快速发展

生物育种技术进步和应用拓展正在引发粮食生产、消费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育种技术与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高通量测序、表型组学等领域的新技术加快融合,极大提高了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种苗选育与规模化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带动生物农业进入大数据、大平台、大发现的崭新时代。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过去20余年间全球生物工程作物累计种植面积已超过20亿公顷,农民累计获益超过1500亿美元,每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1200万辆汽车的碳排放量,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用量19%,显示出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生物工程改良菌种有效支撑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三)生物合成技术在制造业、能源行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颠覆石化工业路线的可再生化学品生物制造新路线产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塑料、化纤、橡胶、尼龙及许多大宗传统石油化工产品逐渐被以可再生碳为原料的生物基产品所替代。以生物催化剂替代化学催化剂,以生物加工过程取代化学工艺过程,在减少化学助剂、重金属等使用,降低废气、废水排放,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同时,人类获取食品、药品等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的传统路径也会发生改变,生物合成技术可以使其实现车间生物制造,不仅将创造可观的经济利润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有效减少对自然和环境的依赖,未来全球食品、天然药物原料等产业格局将被重构。

二、把握生物经济时代机遇的建议

(一)优化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在供给端,持续深入推进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改革。坚持底线监管、审慎监管,着力推动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环节改革,进一步明确产品准入标准、监管机构及相关时限。在需求端层面,着力深化招标采购和定价制度改革。以医药行业为例,强化药品价格、医保、采购政策衔接,促进药品市场价格合理形成,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及时、按规定程序修订医保支付目录,打破产品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提高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带动中高端医药产品消费。

(二)完善生物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重大技术争议的评估和决策机制。对于基因编辑、干细胞等涉及重大伦理和安全问题的技术,加快建立专家评估和决策机制,有序推进干细胞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对于转基因育种技术的争议,应按照争议大小、技术成熟度、安全控制能力等有序推进不同转基因农作物品种产业化步伐,组建更具协调力和执行力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机构。对于生物制造、生物能源产业要紧扣“非粮路线”,从原料供给和技术创新双管齐下,提升产业竞争力,完善相关制度安排。

(三)需求拉动,供需匹配,回归生物技术经济属性

第一,确保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商品属性,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大幅度放开生产准入限制,绝大部分交由市场确定价格,激励企业从事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第二,激励有条件、有潜力的区域实施更多生物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应用示范带动项目。如,部分区域将产前基因检测筛查等项目纳入地方医保范围,通过各类生物技术惠民工程的实施,以应用促发展,以小市场带动大市场。

第三,坚持理念创新、制度创新,通过持续规范产品与服务的市场秩序、政府适度补贴、多元商业保险进入等手段,引导消费者积极尝试、购买各类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

(四)强化技术支撑,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汇聚

第一,进一步夯实生物经济繁荣发展的技术基础,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重点支持平台技术及新产品、新应用等。面向制约生物技术应用推广的“卡脖子”问题,密切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紧迫要求,加快部署推广一批新的生物技术攻关计划。

第二,在国际科技合作形势正在发生趋势性扭转的大背景下,坚持开放创新,广纳海内外各类人才、团队,更好地利用海内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资本,加强跨境科技合作项目,破除创新要素合作的制度性障碍。

第三,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突出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多元化,在有条件的区域推进制度改革,在准入、监管、定价、保险、税收、安全、重大问题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先行先试;在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金融扶持等方面设立绿色通道,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倾斜。

(五)构筑生物安全保障体系

第一,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建立促进生物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研究成立生物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围绕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生物安全等方面,构建前瞻性制度框架,不断完善构建具有较强适应性和针对性的生物经济法律体系,以及适应国情的生物安全和伦理风险防控体系。

第二,优先保障和推动生物经济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公共卫生安全最急需的若干领域,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大研发投入,集中优势力量,为突发事件做好坚实的供给保障。

​第三,提升生物领域生产企业产能水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放宽相关产品生产准入条件,健全从研发到生产、制备、耗材及相关配套产业链条,保证疫苗、医疗耗材及民用健康产品等特殊物资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突发时期的产量供给。

第四,加强生物经济科普宣传。针对公众对新发和突发传染疾病的恐慌、医疗新技术新服务的疗效及安全性、生物技术产品环境友好性存疑等问题,加强科学宣传、舆论监督、正确引导和典型报道。

(作者:姜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供稿:公务员处
 
主办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 黑ICP备12002421号-3
技术支持:哈尔滨新闻网